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那些形式主义有哪些?
2019-09-25 17:29:20 编辑:bianji1 访问:
在基层,督查检查频繁、材料论英雄等形式主义一直颇受诟病,背后则与官僚主义积弊密切相关。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有哪些表现形式?如何避免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调动起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形式主义的表现形式
1、督查检查频繁
中央专门印发文件,着力为督查检查考核“瘦身减负”,有的地方却改换马甲,以“督导组”“调研组”的名义行督查检查考核之实。有乡镇干部反映,每年要接受的检查多达100至150次,有时一天要同时接受多个检查,这里既有明检又有暗查。如检查不合格,通报一次扣分一回,作为年终考评依据。因为实在应付不来,作假就变得不可避免。
2、以材料论英雄
一村支书曾说:“最害怕年终工作考核,材料档案整理得头大。”某乡镇粗略统计2018年的党建工作报表,总共上交了356张,几乎每天一张报表。另一乡镇2018年的镇党委党建工作报告前后共修改了21遍。
3、只做表面文章
上级机关在决策部署上搞一刀切,有的地方难以落实,便做表面文章、搞“假把式”。一些地方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时,习惯于发文件、开会议,方法简单,却效果不佳。上面开了会下了文,下面依葫芦画瓢也开个会下个文,再安排组工干部把各类会议记录、工作台账等制作好,工作就算落实了。
4、开不完的会议
“每到岁末年初,写不完的总结,开不完的会,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有的基层干部诉苦,“上班工作时间是用来开会的,下班后的休息时间才是用来办公的,加班、熬夜成了常态。”
5、乐于“闭门造车”
有的地方谋划基层党建工作,缺乏前期实际调研,“闭门造车”。比如,各地相继推出的“一党委一品牌”,强调年年创新、事事创新,各层级党委苦思穷想提出党建工作年度创新项目,却不结合工作实际,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只满足于引起上级领导注目,挖空心思做文字游戏,与创新的目的背道而驰。
6、考核成负累
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提升工作效率,推出各类政务APP,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反而成了基层干部的负累。为了推广政务类APP和公众号,一些部门一哄而上、竞相比拼,甚至摊派任务,针对个人完成量进行排名。
7、迎“大考”忙台账
面对上级部门的“年终大考”,一些单位和干部的主要精力都在“理台账”,迎接检查。个别“灵活”的组工干部甚至找到了“捷径”:平时抓基层党建工作松松垮垮,一到考核期,便加班加点、通宵达旦,把资料整理得“工工整整、漂漂亮亮”,汇报PPT做的“美轮美奂”,只要能拿得出资料,工作上就算有个交代。至于实际工作到底是怎么回事,党员队伍是不是真的管好了,党群关系是不是真的改善了,反而不是重点关心的了。
二、形式主义的主要成因
产生形式主义,最根本在于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漠,缺乏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
有的党员干部政绩观发生扭曲,做工作不是为了让群众满意,而是为了让领导注意。更有甚者还弄虚作假,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蒙蔽群众、欺骗上级。有的党员缺乏担当、本领恐慌导致懒政怠政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自然遇见好事就办,遇见困难就拖,遇见矛盾就躲。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弊甚深,与传统文化糟粕的流毒有着密切关系,这当中,“官本位”思想和“面子”文化影响最深。受“官本位”思想影响,一些党员干部自觉不自觉地就有了“官老爷”做派和“衙门作风”。形式主义之所以屡禁不止,还在于形式主义的界线往往不是那么明晰,特别是形式主义者往往又会摆出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披上各种各样的外衣,具有极强的迷惑性。
三、形式主义如何避免
1、坚持实事求是,推动党建工作与基层实际相结合
党建工作必须深入基层,紧贴人民群众的利益,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党建工作谋划前,各地组织部门,应当到基层进行充分的调研,听取基层党务工作者和党员的意见建议,在谋篇布局上“接地气”。
2、坚持中心意识,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
各地应当把党建工作的具体要求与基层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基层党建工作应当更多的是要围绕中心工作来服务,集中解决好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推动基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坚持科学考核,推动上级考核与群众监督相结合
克服工作痕迹化就要科学的安排日常党建工作,优化办事流程,明晰工作标准,注重实际效果。创新检查方式,不惟资料论英雄,避免材料考核“一刀切”现象,真正做到让党员评价组织,让群众评价党员,将自上而下的考核与自下而上的监督相结合。
智慧党建平台,针对基层党建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等问题,为用户搭建了党建资讯交流平台、学习教育平台、党务办公管理智能化平台、监督考核平台和党员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提供党建宣传、学习教育、党务工作、党费缴纳、党员发展、反腐倡廉、党员服务、评价考核等核心功能,从党建源头抓起,切实将党建工作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