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党建述职走了样
2019-01-08 09:08:19 编辑:bianji1 访问:
开展年度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是对各级党组织书记的一次“政治体检”。抓党建工作好不好,党组织书记当得合不合格,不能简单地看上级书记点评和群众评议的结果如何,还要看述职报告会的质量高低。
抓撰写党建述职报告,是做好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的“第一道工序”。近年来,个别单位在落实“第一道工序”中存在着以下几种不良现象,导致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走了样”。
一是述职述“秘书”。撰写述职报告,从材料收集筛选到谋篇撰稿,从提交把关到修改完善,从总结成绩到排查问题,从问题分析到谋划工作,等等,全部由单位办公室指定的秘书完成。原本是单位党组织书记才是“局内人”,如今成了单位秘书的事,党组织书记却变成了“局外人”。
二是述职述“成绩”。把撰写述职报告作为展示单位工作亮点、展示领导业绩成效的一次机会,主要精力、大篇文字都向总结成绩“集聚”,浓墨重彩,而查摆年度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工作短板,以及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思路措施等谋划,用力、用词却极其“吝啬”,蜻蜓点水。
三是述职述“半篇”。撰写述职报告不完整,一方面对上年度述职查摆整改情况缺少必要的回应,上年度查摆出的问题改没改、改到什么程度、成效如何,对于参评人员来说,成了“谜”;另一方面,对下一步工作谋划用力不到位,工作什么思路,措施是否有针对性,留下的却是“?”号。
四是述职述“大话”。撰写述职报告习惯于讲套话,大段引用上级领导的讲话;习惯于讲官话,大篇幅用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语。述职报告脱离单位实际,总结成绩虚话多,没有事例数字做支撑;查摆问题大而化之,做不到见人见事见思想;谋划工作泛泛而谈,没有具体措施和工作重点.
五是述职述“文牍”。撰写述职报告,在标题打磨、语句锤炼、对仗工整等方面过分讲究,固守“题好一半文”的思想,抱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决心,怀揣“不引非文采”的固执,在用词用句方面细细推敲,牵强附会旁征博引一些名人格言,脱离单位工作实际,不考虑听众理解能力。
以上五种不良倾向,其根源还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附身”,对待撰写党建述职报告重视程度不够,摆官架子做甩手,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履职偷工减料,工作不深入,好大喜功,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玩花拳绣腿。其结果不仅毁了自身形象,而且误了接力快跑的大好时机。
警惕党建述职“走样”,关键要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职尽责,一手拿起“实事求是”盾牌,一手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长矛,向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宣战”,做到“三多”:一是工作多干。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需躬行。树牢“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政绩观,工作精力多投向党建工作,工作亲自谋划、亲自督导、亲自抓落实,做党建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基层多走。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要拜群众为师,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党建工作难在哪里?短板在哪里?多听听群众的意见,从中汲取解决问题、提升抓党建工作本领的智慧和能力。三是建议多听。“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要发扬民主,当好“班长”,调动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善于听取多方面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为党建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